提到赫鲁晓夫,中国人对他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中苏关系恶化,就是在他执政时期送给新中国的一份大礼。他执政时期对新中国造成的伤害,和上任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形成强烈对比,前者把中国当兄弟,他把中国当敌人,大多数中国人对他印象不好,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实,回顾历史,赫鲁晓夫在执政初期还是把新中国当作自己的好朋友的,只是后来苏联走上霸权主义,企图把新中国变成他们的势力范围,这是中国人民痛心疾首的,自然得到的回应是干脆拒绝。
赫鲁晓夫见中国是不会放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不得不放弃这个希望拉拢的东方巨龙,同时由于没有正确出力好中苏关系,最好使得两国和平共处变成了多方位对对抗,并最终表现在中苏边境冲突上。
在赫鲁晓夫当政初期,他把斯大林时期援建新中国的大型工业项目,由最初的156个项目提高到了300余个。其当政长达11年时间里,共计先后答应帮助新中国建设项目高达286项,至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前,共有149项完成交付或基本达到交付目标。无疑,这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Хрущёв,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