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长垣的“外语学校”
1939年1月2日,八路军总部庆祝元旦大会接近尾声,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名日军俘虏突然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进一步感到,随着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和投诚的日军从无到有,开展对日俘教育改造和对日宣传工作日益重要。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敌军工作干部学校”,八路军总部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依托抗大成立了“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专门培养对日工作人员,同时规定:“各级敌军工作机构应由得力干部主持工作,且应是懂日语的干部。”
1940年8月20日,正值“百团大战”开始的第一天,“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在山西黎城东长垣村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作为抗大专为培养日语人员而设立的一个分支机构,“敌干队”实行军事化管制,首批学员主要来自抗大“军事队”毕业生,共130余人,按部队体制编为一个连,分设3个排9个班,连长张江霖,指导员王千祥,文书张文华。教师5名,其中,陈重、王星、翟墨新3人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革命的留日学生,吉田太郎、杉本武夫是被俘后经过教育改造自愿留下为我党我军服务的原日军士兵。由于规定学员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加之保密的原因,对外号称“外语学校”。
太行抗战资料图
“敌干队”课程安排以教学日语为主,兼学一些日本概况和有关常识。当时,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缺少课本,几个教师就自编教材,口授手抄。学员从背诵字母单词学起,逐渐到听写会话。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用结合,要求学一点,记一点,用一点。凡学过的单词、句子,都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一旦发现错误,大家就互相帮助纠正。每天晚上熄灯前,学员们在宿舍都要进行 “5分钟检讨会”。谁在当天没有使用教授的单词、句子,或者使用错了,就进行检讨,并由大家批评指正。每个学员都把上“检讨会”看作是很丢人的事,因此,个个勤奋,人人努力,收效很大。
太行抗战资料图
1941年初,学校开学半年之际,对学员进行了首次考核,根据成绩排名,划出3个高级班,编入每排1个,分别为2、5、8班。重新编班后,对学员特别是高级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号召尽快能说会写,早日奔赴前线。为此,还规定全体学员在校内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除对连队干部和炊事员外,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做到与日军一致,使“敌干队”整个变成了“日语区”,学习进度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