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一个王国为何会一夜之间消失?楼兰文明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为何罗布泊地区频现谜团?时至今日,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遗迹带给人们的仍是一个个未解之谜。昨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夏训诚,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为成都市民揭开了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
楼兰古城东有大面积农耕遗迹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位于现今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及其邻近地区,与汉唐文化密切相关。鼎盛时期人丁兴旺、车马喧闹,然而在公元4世纪,楼兰文化戛然而止。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罗布泊探险热中,大量珍贵文物流向国外。直到上世纪80年代,“罗布泊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这种无奈的事实依然如故。经过半年的筹备,1980年5月,中国科学家彭加木率领11人的科考队开赴罗布泊,副队长夏训诚因当时应邀到美国考察,而缺席了此次行动。
没想到,彭加木在科考探险时不幸失踪。为了继承彭加木遗志,在之后的20多年里,夏训诚先后29次深入“死亡沙漠”,在罗布泊科研领域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为了纪念彭加木失踪30周年,夏训诚于今年10月16日第30次进入罗布泊地区,此次考察一直到11月15日结束。“这次我们行程6500公里,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其中包括在楼兰古城之东发现了大面积农耕遗迹,因此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夏训诚说,在考古方面,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形成于北魏时期。
罗布泊地区就像一个大耳朵
“罗布泊地区干涸的形状,卫星照片上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耳朵。”夏训诚说,通过几次考察以后发现,耳环是在湖水退缩的过程中形成的,就是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天湖泊在干涸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这张大耳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具体时间就在20世纪60年代初4—5年的时间。”夏训诚说,现在对“大耳朵”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此次,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则超过4800毫米以上,曾几次用仪器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关于楼兰古城的消亡,一个是丝绸之路后来走海上,不走陆路了,路断城空是一种说法。”夏训诚说,第二种原因是水断城空,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变成绿洲,水离开哪里,哪里就是沙漠。因为它处于塔里木湖下游,支流变动很大,水系断了,城里的人就跑掉了。从罗布泊湖心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和微量元素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可将近万年罗布泊环境变化划分出8个阶段。其中,在3400—2200年,为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形成了小河墓地与楼兰古城之间人类活动的缺失。
站长点评: 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专家发现,像这样的民宅,留存下来的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