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年6月26日(农历1284年闰5月12日),黑死病的传说。
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发生在1860年代太平天国时期的中国云南。战乱造成的人口流动使瘟疫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并搭载着先进的远洋轮船,迅速地扩散到世界各地。这第三场鼠疫的杀伤力造成了约两亿人遇难。
历史学家都认为黑死病最初起源于里海以东地区,蒙古的东部,云南或西藏。但较新的研究指出,1330和1340年代有关中国疫情的文献记载中对疾病的描述过于模糊,不足以将其确定为鼠疫,此外还缺少印度同一时期有关瘟疫的可靠文献,所以要确定黑死病真实的发源地和传播线路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古代中国和蒙古的资料。
不过,已知最早的有关这场瘟疫的确凿证据将黑死病的爆发锁定在1346年的蒙古金帐汗国,今天里海的北部和西部。这场鼠疫向西的传播路线是非常清楚的。它于1346年冬天到达克里米亚,从那里开始了两个巨大的圆形路线。其中一只路线以逆时针方向,朝着南方和东方挺进。
这一路鼠疫于1347年秋天抵达埃及,沿尼罗河蔓延,1348年初袭击塞浦路斯和罗得岛,同年夏天经过地中海沿岸城市和巴勒斯坦:加沙、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阿勒颇,然后向东抵达圣城麦加、亚美尼亚,1349年止步于巴格达。同时期的另一只路线在跨越的距离和历时长度上都更加宽广。
这一路以顺时针方向,朝着西方和北方行进,最后又转向东方。根据意大利的编年史记载,瘟疫于1347年在卡法、热那亚、西西里、和亚历山大等多个港口城市爆发,从那里扩散到突尼斯、意大利内陆、和普罗旺斯,并于次年横扫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剑指法、德、瑞、奥等国,并远涉英格兰群岛。
从英国出发的货船又把瘟疫带到斯堪的纳维亚。1350年瘟疫蔓延至德国北部、瑞典、和波罗的海地区,1351年攻至波兰北部,并在其后的两年里侵袭俄罗斯,鞭长远及莫斯科,就此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巡回路线,像绞索一样捆住整个欧洲。
历史上第一个鼠疫疫苗由俄国人哈夫克伊纳(Waldemar Haffkine,1860–1930)研发。哈夫克伊纳,一个犹太人小学校长的儿子,出生并受教于俄罗斯的奥德萨。在奥德萨大学就读期间,他受到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影响。
哈夫克伊纳致力于对抗反犹主义的斗争中,曾因为加入犹太人自卫联盟而遭到沙俄当局逮捕,后来由于梅契尼可夫的干预而获释。完成学位后,哈夫克伊纳试图在奥德萨大学寻求教职,但未能成功,原因是他拒绝受洗。1889年他移居巴黎,加入到梅契尼可夫在巴斯德研究院的霍乱疫苗的研发工作中来。
1896年鼠疫在印度爆发后,哈夫克伊纳来到孟买,次年他用杆状菌制作出了有效的疫苗。但是在1902年,成千上万接受过疫苗的患者中不幸有十九人病死,这给哈夫克伊纳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挫折。虽然后来查明事故是由于另一名医生用错了细菌而致使疫苗受到污染,不幸的是,哈夫克伊纳事业上的损伤已经无法挽回,他四处求职而不得,无奈改头换面,在印度从事起其他职业。1914年,哈夫克伊纳退休返回法国。
1927年,他再一次踏上故乡奥德萨的土地,但经历了赤色革命后的俄国锻造出的新的反犹主义环境,使他很难适应。他回到法国,在那里度过了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