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笔下的《山鬼》到《山海经》中的“毛人”,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说一直没有断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神农架野人的消息遍布新闻,那段时期,“野人”仿佛成了神农架的代名词。而神农架野人到底是什么呢?是人还是怪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神农架“野人”的由来,除了战国时代《山海经》“南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见人笑,亦笑”、西汉时代《淮南子》“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见人笑,亦笑”,以及屈原《山鬼》的记载外,最早被人“目击”,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有关神农架是否真的有“野人”,在科学界出现两种明显对立的声音:一种坚持认为没有,另一种认为有的可能性达到80%,并为此成立科考队。
2010年10月,湖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由湖北省社科联分管,专门考察神农架“野人”。该科考队成立之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承诺,科考“野人”两至三年内将会有一定进展。
很快,一年半后的1976年,神农架林区5位领导干部和一位司机同时目睹了一位“野人”,目击者之一的陈连生及时用电报向北京中科院传去消息,中科院和湖北省政府联合组织了黄万波、陈效一、王善才等专家赶到神农架考察,并由王善才等人最早写出“野人调查报告”。
此后,诸如“神农架12岁放牛姑娘王聪美被‘野人’袭击”、“神农架山民王本学在一处低矮灌木丛上发现一束‘毛发’(事后被证实为植物)”、“国家环保部门做影像记录工作的王方辰在神农架一处村庄的田边发现了一串大脚印,松软的田垄上还有一个类似人坐出来的深坑和几十个生吃后剩下的玉米心”等信息逐渐被披露,神农架开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2010年7月13日,神农架再次传来“野人出没”消息,林区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对一份送来鉴别的动物毛发作出“无法确认并建议送检”的结论,让神农架再添神秘。
而神农架当地政府,也因势利导,依靠“野人”打造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并在当地召开了各种研讨会。神农架桥上乡甚至更名为野人谷镇。
神农架一带的野人
神农架野人,据说是生活于神农架一带的野人,古有屈原野人诗一首,从解放前就不停有执著探险家在一直考察,找到的也就是一些所谓脚印,痕迹。但时至今日也没有足够信服的证据证明神农架野人的存在。
学者认为: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有一公一母就能保证传宗接代,而实际上一个高等动物物种是不可能只靠一对雌雄,或者几头甚至几十头而繁衍下去的。小群体另一个难以避免的危险是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生下的后代,身体状况、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遗传品质的下降,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从而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但是一个地方如果真存在数百个“野人”,就不会那么难以发现。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居,猿类的活动范围都很大,更容易暴露行踪。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认为,“野人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这一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现在还没有证据足以支持野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