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多月时间的秦皇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结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已全部撤离现场。本次发掘工作的具体成果将由省考古部门公布。

  7月14日上午,在秦皇台考古发掘现场,持续了三个月的热火朝天场面早已不见,地面上遗留的25个形状规整的探方说明这里刚进行过考古发掘。

  在采访过程中,仍不时有附近的村民来到发掘现场,“考古的人是上周走的,东西挖了不少,但好像没什么值钱的。”一名附近村民说道。

  滨城区文化部门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负责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是在7月11日上午离开的滨州。

  从今年4月8日正式开始入驻,到7月11日全部离开,本次发掘工作一共持续了3个多月时间。

  谈到本次发掘工作的主要成果,该负责人称这需要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出具官方的考古报告,但报告什么时候能出,现在还不确定。

  “临走之前,考古队负责人和我们随便聊了几句,说了两个问题。

  一是通过实物分析,初步能确定秦皇台夯土形成于战国时期;

  二是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和战国时期的瓦片,说明遗址周围不但有人居住,而且有规格和档次都很高的大型的官方建筑。”

  该负责人说,“此外考古队负责人称此次考古成果在滨州历次考古中都很罕见,对研究滨州历史有着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本次考古工作中,还出土了多处不同时期、不同规制的墓葬,但可惜的是破坏严重。

  担任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现场负责人党浩在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在现场出土的大量陶片中,有部分经确认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物品,综合其他现场遗物遗迹,可以断定远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秦皇台遗址附近就已经有人类居住。

  党浩分析,秦皇台遗址应该为古代台地,“该处原先离海较劲,受洪水和涨潮等条件影响限制,人类只能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居住生活,而秦皇台遗址附近就是这样的地形。”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为秦皇台遗址偏北侧部分,因济东高速公路横穿此处,需要对部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结束后,受此影响的济东高速公路该段将恢复施工。